施耐庵

概觀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

12/8/2019 · 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

施耐庵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_讀古詩詞網

施耐庵陵园由施耐庵纪念馆向西十余里(今泰州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境内),为施耐庵陵园。墓前立一砖砌三门牌坊,正中横梁上,悬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苍松翠柏间,赵朴初手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的石

狀態: 發問中

施耐庵(したいあん)は、中国の小説で四大奇書の一つである『水滸伝』の作者であるとされる人物。 生没年は1296年~1371年というが、疑わしい。 明のころの人と思われるが、水滸伝の作者として名が見えるのみであるため、何者であるのか、実在したのかさえもよくわからないが、一応『興

施耐庵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大丰区白驹镇 (曾隶属兴化)西郊花家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此处四周环水,芦苇茂密,有着浓郁的《水浒》气息,游人到此,会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儿洼。纪念馆位于花家垛中央,为前后三进、东西两厢徽式青砖小瓦古民居建筑,四周有粉墙,第一进

22/6/2018 · 施耐庵简介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 县阊门,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 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Read: 9729

施耐庵雕像 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彥端,祖籍是泰州海陵縣或蘇州吳縣閶門(今江蘇蘇州),(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般被認爲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

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陽,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譜名彥端[1],齋號耐庵,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關於其籍貫,有興化說、蘇州說、杭州說。

24/2/2008 · 施耐庵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施之常後裔。父親施元德依靠撐船維持家計,母親姓卞。有兄弟三人。 生平 由於關於施耐庵生平的文字資料缺乏,研究者多采集許多施耐庵家鄉的口頭相傳資料及後裔的口述和野史,來大致勾畫出施耐庵的一生。

《水滸傳》電子書 –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被後人歸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一票以宋江為首的

4.5/5

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施耐庵(粵拼:si1 noi6 am1;1296年—1372年),係元末明初小說家,多數人認為佢係《水滸傳》作者。 呢篇施耐庵係關於人物同傳記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施耐庵紀念館 施耐庵為避禍,舉家遷徙到淮安 從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這個人還是有的,但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史書鮮有記載。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詔書請他出來薦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請後仍不應徵,據說張士誠還曾經親自登門拜訪過他,見他正在書房撰寫《江湖豪客傳》一書,即

施耐庵名句 施耐庵名言 關于施耐庵的名言 施耐庵 摘要 : 皇天若肯明昭報,男作俳優女作倡。君子問災不問福。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廣施恩惠,人生何處不相逢;多結冤仇,路窄狹時難回避。6、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

功敗垂成回家鄉, 著書立說在鹽城。 · 懷念舊主寫宋江, 筆墨趙宋喻大明。 歷盡劫波盼盛世, 忠君招安諸英雄! · 鹽城大豐區白駒場,是古代兩淮鹽場之一,是施耐庵、張士誠的故鄉。1353年,張士誠起義抗元,施應邀為其軍幕。

施耐庵与罗贯中什么关系?爱好文学的人都知道,施耐庵《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是《三国演义》作者,这两部小说都属于中国四大名著,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是你们知道施耐庵和罗贯中之间有什么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 走蜈蚣嶺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

作者:施耐庵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01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02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3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施耐庵纪念馆1992年,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大丰县政府拨出专款施耐庵纪念馆,8月动工,建立1993年8月落成。施耐庵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曾隶属兴化)西郊花家垛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 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關鍵字: 施耐庵,找到 55 筆資料。 加上 作者 或 出版社 ,取得更精準的搜尋結果。 找不到你要的書嗎? 自行新增書籍 圖片 列表 封神演義 施耐庵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8.1 5323 人点评 9.6

話說宋江因要救取解珍,解寶的屍,到於烏龍嶺下,正中了石寶計策。四下裏伏兵齊起,前有石寶軍馬,後有鄧元覺截住回路。石寶厲聲高叫:「宋

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 年) 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 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 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 纪念馆, 有 《施 氏家薄谱》存世。

Read: 5345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者通常被認為是施耐庵,創作時間待考證,一般認為作於元末明初,而至晚於明朝中晚期成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小說的先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施耐庵 1296年 — 1370 年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姊妹计划

話說當日宋江升帳,諸將拱立聽調。放炮,鳴金鼓,升旗,隨放靜營炮,各營哨頭目,挨次至帳下,齊立肅靜,聽施號令。吹手點鼓,宣令官傳令畢

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陽,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譜名彥端,齋號耐庵,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

施耐庵 – 简介

关于施耐庵的籍贯一直多有争议。自从在江苏大丰、兴化一带发现了施耐庵的一些史料文物后,经过学者研究,基本上认为祖籍是泰州海陵县,鼻祖世居兴化,后迁苏州。 施耐庵晚年为避战乱,又迁回兴化,旋即徙居白驹场(现属盐城市)。 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中对杭州地理的准确描述以及

24/10/2017 · 施耐庵陵园,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 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關於這書的作者有種種說法,有的說是施耐庵,有的說是羅貫中,也有的說是他們合寫。其中,以第一種說法最普遍,不過有關施耐庵的生平事跡,詳細可信的資料卻很少,以致胡適在《水滸傳考證》中甚至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假託的名字。

22/8/2006 · 他們的確是師徒。施耐庵是師;羅貫中是徒,皆為元朝人。其中施耐庵所作小說水滸傳是其引用部分民間傳說及根據大宋宣和遺事而作、後再由羅貫中編纂。而羅貫中最著名、在中國流傳最為廣泛的作品則為三國演義。

《水滸傳》 – 施耐庵 – 梁山泊共有一百零八條好漢,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轉世而生,由於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個個講忠義、輕生死,屢屢起義,實乃迫於現實無奈,是不得不的作為,如:教頭林沖、魯智深、楊志,正是現實社會不能還他們公

施耐庵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征四寇,灭叛党,最终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水浒传》的内容构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七十回是一大部分,主要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和歌颂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是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全書敍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说浙江钱塘人)。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施耐庵,明清小说四大家,明清小说四大家,施耐庵简介,兴化人物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話說江州城外白龍廟中梁山泊好漢劫了法場,救得宋江、戴宗,正是晁蓋、花榮、黃信、呂方、郭盛、劉唐、燕順、杜遷、宋萬、朱貴、王矮虎、鄭天壽、石勇、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共計一十七人,領帶著八九十個悍勇壯健小嘍囉。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時期歷史文化名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就是他所著作,在一些關於施耐庵的墓誌、譜序等相關史料上,記載了不少施耐庵的一些生平和趣事,他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而且為人仗義,19歲就中了秀才,尤其是施耐庵還精通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