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012 · 何謂”轉識成智”? 他的意思是什麼意思【識】就是阿賴耶識。識性有八識︰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意、末那識、阿賴耶識。【心】就是第六意識.【意】是第七末那識.【識】是第八阿賴耶識。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云︰ 【如來心意識俱不可得】︰「俱不可得」就如幻夢泡影。
圖 / Mira Ruido 轉識成智 2 郭明義 點傳師 講課整理 前幾天 po 了郭經理 20 年前講的「轉識成智」的節錄「得失不二」,有道親希望可以看到完整的講課內容。 今天開始整理,不確定能否整理完,因為許多部份需要郭經理詳細解釋,而郭經理又十分忙。如果沒有整理完,請大家見諒。
這種直觀的能力,即是經由修習「直觀自心」的禪定而來,如果 你常修此 法,就能明白直觀妄念之本性的意義,當念頭生起,直觀它的本性,不作 任何辨斷,念頭會立刻消失,這就是 轉識成智 之法,就像用手在水面上寫字一樣,當你手離開水面時,字亦立刻
但「識」是不究竟的,它是生死的根本,「智」是佛性,假如轉成智,智如明鏡一樣,是光明的、照耀的,它可能看清自己,所以轉識成智,才能
【轉識成智】活佛恩師慈訓 人都是活在意識當中,用意識來分判你自己。 所以,眼睛其實只是增加你分判、分別的作用而已,而意識的分別與執著才是最厲害的。 不相信的話,徒兒們可以試試看:如果今天一杯蕃石榴汁裏面裝了一些紅色色素,拿給眼睛明亮的人喝,喝之前 80% 的人會說它是蕃茄汁
3/3/2010 · 我想請問 “轉識成智” 最早是出自於佛教那個經書中?如果可以post全文中那一段中有那句會更好。謝謝。隨文禮敬三方十世一切無上正等正覺者 (1)隨喜賢者此問,並願吉祥 (2)【轉識成智】一詞,應是由後人節錄出自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後二者的知識固然要在顯密經教中去尋求,可是關於前者的 知識,我們是不能忽視世法的成果的。 「轉識成智」的方法上面已有敘述,這里不再多費。為 了加深閱者的印象。在這里另列一個表。
這種淨化身心的過程,文謅謅的從唯識上來講,就是「轉識成智」。 一般我們常聽到的「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淺的來說,如果第六第七識沒有分別執著,第八識就會像鏡子一樣,於根塵接觸
轉識成智 郭明義 點傳師 講課整理 轉識成智,是佛法的唯識學,是最枯燥最艱深的佛法,郭經理已經很久沒有講這一堂課,卻常有道親問起這堂課。前幾天 po 了郭經理 20 年前講的 「 轉識成智 」 的節錄,有道親
按一下以在 Bing 上檢視7:14
14/12/2011 · 其實思,你看中國的文字,思是心上有了一格一格的,那個田就是一格一格的,那什麼意思?分別 離開思想就是捨識成智。不用第六識,轉
作者: wystube48
末後一著轉識成智 不僅轉識還轉業,把業障都轉了。 彌勒祖師的修行是從唯心識觀進入。 彌勒祖師的契悟是從唯心識定下手 唯心識定就是玄關妙處 轉識成智的過程。 求道 >接近道埸 >獻香叩首 >守玄> 立願> 轉識成功 六祖曰:
12/10/2017 · 「轉識成智」是佛教唯識宗的專門說法。這句話真正的意思,用今天的知識背景來說,就是「心智系統轉換」。什麼是「心智系統轉換」呢?簡單的說,儒、釋、道的物理背景,是「重疊結構的世界」,這比我們現在科學所認識的世界要先進、複雜得多。
10/12/2016 · 我們求道修道,正在求「轉識」,要加兩個字「轉識成智」,正在求「轉識成智」,而我講的禪定在於堅固第六意識,這是什麼道理?有同學問,那你的意思說這樣就不是轉識了?
修定的目的是轉識成智、轉迷成悟,悟到本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契悟本心即是菩薩,迷失本心就是眾生,心有邪念就是魔鬼。 所以要想轉識成智、轉迷成悟,必須要朝定慧、悟道、三昧的方向熏修,這就是真修實悟。
大多數的人,不懂得要好好來認識八識,創造自己更好的未來,反而誤用八識,造業受苦,實在得不償失。如果能夠加以透徹了解,隨時隨地就能「轉識成智」。 八識要如何才能轉識成智呢?
佛法入世三千年多年,隨著人類接受佛法的根機轉變,佛法傳法的模式亦隨之蛻變。在三千多年的傳法中,融入了無量無邊的不同看法與智慧,尤其到末法期,很多是各說各話,似是而非。不過,假設能應用「訊息場論;量子論;示意圖」來幫助思維及論證,那就較容易找到接近佛法的真實義,這也
你若能沒有障礙、嫉妒、貪瞋癡就能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見非功」,妙觀察智就是第六意識所轉的,第六意識它什麼都分別,分別善惡是非男女,所以它看起來好像很聰明,實嘹上已變成意識。若轉識成智,成妙觀察智——它見一切境界不用分別就
那麼,徒兒們要由無常走向安樂,就絕對要做到轉識成智、 轉迷為悟、斷疑生信這三點。 在你們求道的第一天就告訴你們:「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個「聞」字不是讓你們聽,不是早上聽了道我晚上死掉都
那麼,徒兒們要由無常走向安樂,就絕對要做到轉識成智、轉迷為悟、斷疑生信這三點。 在你們求道的第一天就告訴你們:「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聞」字不是讓你們聽,不是早上聽了道我晚上死掉都
【轉識成智】活佛恩師慈訓 人都是活在意識當中,用意識來分判你自己。所以,眼睛其實只是增加你分判、分別的作用而已,而意識的分別與執著才是最厲害的。不相信的話,徒兒們可以試試看:如果今天一杯
【轉識成智 悟道成佛必備的智慧】 * 釋星雲 * 大師 一、何謂轉識成智?如何轉? 二、何謂四智?功用 為 何? 三、唯識的主要目的 為 何? 壹 ‧ 轉識成智的目的 唯識的主要目的是要究明「萬法唯識」所變現的原理,以及如何將唯識所現的染法轉成淨法,將凡夫識轉成聖人智。
16/6/2018 · 谁能给我通俗易懂的讲解一下“转识成智”的意思。佛学用语不要太多,我听不懂。 谁能给我通俗易懂的讲解一下“转识成智”的意思。 引用xiaoke978的回答: “识”就是认识、了解;“智”就是经验、规律、以及所认定的真理。 也就是从现象中总结提取规律
狀態: 發問中
絕對不一樣!五十年前是天使,五十年後是魔鬼,對不對?所以眼睛雖增加了你們的分別心,而意識卻是分別與執著的主因。 那麼,徒兒們要由無常走向安樂,就絕對要做到轉識成智、轉迷為悟、斷疑生信這三
轉識成智 活佛恩師慈訓 人都是活在意識當中,用意識來分判你自己。 所以,眼睛其實只是增加你分判、分別的 作用而已,而意識的分別與執著才是最厲害的。 不相信的話,徒兒們可以試試看:如果 今天一杯蕃石榴汁裏面裝了一些紅色色素,拿給眼睛明亮的人喝,喝之前80%的人會說 它是蕃茄汁
轉識成智一定要修性理心法 萬有世間之一切諸法,皆是生滅滅生地不停輪轉,猶如虛空中之幻化一樣倏有還無。如果離開了生滅之作用,便如虛空,一無所有。當幻化之作用和現象顯在空中之時,便不是「無」;當幻化之現象與作用消逝了以後,便不再是「有」。
活佛老師慈悲 轉識成智 人都是活在意識當中,用意識來分判你自己。所以,眼睛其 實只是增加你分判、分別的作用而已,而意識的分別與執著 才是最厲害的。不相信的話,徒兒們可以試試看:如果今天 一杯蕃石榴汁裏面知了一些紅色色素,拿給眼睛明亮的人喝 ,喝之前80% 的人會說它是蕃茄汁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大圓鏡智性清淨 大圓鏡智是由第八識所轉的,這是轉識成智。你不會用的時候,就是識;你返本還原,轉第八識就成大圓鏡智。所以,大圓鏡智的本性是清淨,沒有染污的。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大圓鏡智性清淨:什麼叫大圓鏡智呢?佛有四種的智慧,大圓鏡智,就是由第八識所轉的,轉識成智。你不會用的時候,就是識;你返本還原,轉第八識,就成大圓鏡智。
破解人身七毒(4)消歸自性、轉識成智 消歸自性、轉識成智 (煩惱得轉菩提) 淨土法門法語:消歸自性、轉識成智 1 我們心裡的念頭,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一天不曉得打多少妄想,這就是心生滅門。 2 生滅心是真心的
【 活佛老師慈悲 】(轉識成智) 人都是活在意識當中,用意識來分判你自己。所以,眼睛其實只是增加你分判、分別的作用而已,而意識的分別與執著才是最厲害的。不相信的話,徒兒們可以試試看:如果今
學佛,學佛的目的是轉識為智,怎樣把你這六個識轉變成智慧,你就成功,那就成佛了。換句話說,凡夫是轉智為識,這知識,佛菩薩是轉識成智,這個重要,我們從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就成功了。轉識成智是覺悟,轉智成識是迷惑,這個學佛不可以不知道。
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於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於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轉於生死輪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淨,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
明心見性 見性成 佛(二) 這一念心由於過去生迷失的程度不同, 所以這一輩子出生之後, 每個人的智慧和色身也都不一樣。 眾生有千千萬萬的煩惱,這些煩惱歸納起來約有三種:第一、見惑和思惑;第二、塵沙惑;第三、無明惑。
轉識成智,怎麼轉? 所以,法相唯識學家告訴我們轉識成智,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果上轉沒問題,就是你因一轉,阿賴耶跟前面五識跟著就轉了;六、七不轉,它們兩個你用什麼方法你也轉不過
佛教的轉識成智與般若度 王群眾 前言 唯識與般若,是佛教的兩大法門。人類可藉由這兩大法門,見到宇宙人生的實相。因親見實相的緣故,引發人類內在的變化,產生嶄新的宇宙人生觀,進而達到解脫,或稱之為「度」的目的。
但轉其名。不轉其體。故云但轉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此結前轉而不轉之義也。所言轉識成智者。無別妙術。但於日用念念流轉處。若留情念繫著。即智成識。若念念轉處。心無繫著。不結情根。即識成智。則一切時中。常居那伽大定
劉芳村講師詳解課後問答:如何轉識成智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問:請問第八阿賴耶識是佛性產生的功能作用,佛性有多
五 十年前是天使,五十年後是魔鬼,對不對?所以眼睛雖增加了你 們的分別心,而意識卻是分別與執著的主因。 那麼,徒兒們要由無常走向安樂,就絕對要做到轉識成智、 轉迷為悟、斷疑生信這三點。 在你們求道的第一天就告訴你們:「朝聞道,夕死可矣!
所謂本識又叫清淨識,後來的唯識便有轉識成智的思想和說法。 在轉識成智的說法還沒完成的部派時代,有如下的討論:人有凡夫階段的識稱為第六識,也就是煩惱分別識;如果成了阿羅漢,從生死中解脫了,究竟還會留下什麼東西?他已經沒有煩惱了
分別是[識],修到能分別一切事物,而不作分別想時,就是智成就了!即是轉識成智永恆解脫,自知不受後有之身了!! 請大眾常讀誦法華經,讀誦楞嚴咒,並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及準提咒.
濟公活佛慈訓 轉識成智—由無常走向安樂的途徑 人都是活在意識當中,用意識來分判你自己。 所以,眼睛只是增加你的分判、分別的作用而已,而意識的分別和執著才是最厲害的。
24/12/2018 · 李應生:老師您好:您在昨天課程中所說的意思是,”轉識成智”是”識”一樣有作用(不可思議的智慧作用),只是並非是”業力染污”之下的作用。有四個情況可以轉第七識成智: ,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
上次張貼日期: 24/12/2018
有道親提說—上次劉講師解答的八識以後, 覺得很清楚,但是在轉識成智的地方, 感覺妙觀察智是關鍵,因為妙觀察智見非功,是始覺智,知道念頭一起就用觀照看著念頭,不起分別,然後用妙觀智及平等性智,指揮眼耳鼻舌身去做叫成所作智,但是後學
25/2/2012 · 一、釋題本文主要談的是楞嚴咒的原理及其功用 目的在於破除人們對它的誤解、迷惑和神秘感,用現代的較為科學的語言向大家闡述楞嚴咒為何具有開發心智、轉識成智的功能。故題名為“楞嚴咒:轉識成智的根本大法”。副標題為何是“楞嚴咒全息量子引論”?
濟公活佛慈訓 轉識成智—由無常走向安樂的途徑 人都是活在意識當中,用意識來分判你自己。 所以,眼睛只是增加你的分判、分別的作用而已,而意識的分別和執著才是最厲害的。 不相信的話,徒兒們可以試試看:如果今天一杯蕃石榴汁加了一些紅色
清淨佛性第九識 聞善法轉識成智 佛陀為了一大事因緣來到五濁惡世的人間,教導人人落實菩薩教法,用愛來化解仇恨與紛爭 「現在大家都會拿筆,現聽現記,回去翻開筆記本再看一下,裡面的意思
轉是轉變、 轉起的意思,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末那等前七識, 以阿賴耶識為所依, 緣色、 聲、 香、 味、 觸、 法等諸境而轉起, 能改轉苦、 樂、 舍等三受, 轉變善、 惡、 無記等三性, 故稱七轉識。 再者, 前六識對第七識而言稱為六轉識。
轉識成智 文/星雲大師 一般人都以為「我」最懂自己,我是自己的「主人」,然而這個「主人」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終日煩惱不斷,為境所轉,不得辦法,這樣又哪裡稱得上是最認識自己的人呢?其實,我們的煩惱、痛苦正是來自於對「我」的不認識。